布艺之家讯:表5因子主次顺序
注:以上计算结果遵循以下原则:当α=0.1、0.05、O.01时,Fα临界值为3.11时较显著(*),4.46时显著(**),8.65时高度显著(***)。
根据表3、4、5的实验结果,综合分析得到第一:影响白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双氧水,氢氧化钠,硅酸钠和时间:影响强力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氢氧化钠,双氧水,时间和硅酸钠;影响失重率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氢氧化钠,硅酸钠,时间和双氧水。第二;随着双氧水用量的增加,织物的白度增加,强力下降,失重率变化不大;随着氢氧化钠用量的增加,织物的白度和失重率增加,而强力下降;随着硅酸钠用量的增加,织物的白度和失重率增加,而强力测下降:随着时间的延长,织物的强力和失重率增加,而白度降低。第三:除氢氧化钠影响强力达到较显著水平(*)外,其它各因素的显著性F值均没有达到较显著的Fα临界值水平(3.11)。所以氢氧化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,用量的变化对织物的强力和失重率影响较大,这是由于棉麻纤维中大量非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成分的存在,对氢氧化钠的敏感性特点所造成的。另双氧水对织物的白度影响较大。第四: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,采用双氧水7g/L、氢氧化钠6g/L、硅酸钠4g/L和时间为90分钟的工艺作为最佳工艺。
4.2以清棉师作煮练剂的实验结果
根据设计的正交实验方案,以清棉师作煮练剂的实验结果如表6、7、8所示。
表6正交实验结果
表7极差与方差分析
表8因子主次顺序
注:以上计算结果遵循以下原则:当α=0.1、0.05、0.01时,Fα临界值为3.11时较显著(*),4.46时显著(**),8.65时高度显著(***)。
同样根据表6、7、8的实验结果,综合分析得到第一:影响白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双氧水,硅酸钠,时间和清棉师;影响强力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双氧水,硅酸钠,清棉师和时间;影响失重率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硅酸钠,时间,清棉师和双氧水。第二;随着双氧水用量的增加,织物的白度增加,强力下降,失重率变化不大;随着清棉师用量的增加,织物的白度增加,强力和失重率变化不大;随着硅酸钠用量的增加,织物的白度和失重率增加,强力变化不大:随着时间的延长,织物的白度和失重率增加,强力变化不大。第三:除双氧水影响白度达到较显著水平(*)外,其它各因素的显著性F值均没有达到较显著的Fα临界值水平(3.11)。所以双氧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,用量的变化对织物的白度和强力影响较大,这是由于棉/大麻纤维中色素不饱和键与纤维素成分的氧化降解所造成的。可能还有双氧水和清棉师协同效应的影响。另硅酸钠对织物的失重率影响较大。第四: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,采用双氧水5g/L、清棉师2g/L、硅酸钠8g/L和时间为90分钟的工艺作为最佳工艺。根据表3、6实验结果的平均值,通过比较可知,氢氧化钠作煮练剂的工艺,织物的白度略高于清棉师作煮练剂的工艺,但织物的强力和重量损失却很大,这是因为大麻纤维中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的含量较大,使其对碱的浓度比较敏感,造成了纤维的严重损伤。清棉师作煮练剂的工艺在减少强力和重量损失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。 5工艺方案的验证
5.1工艺方案确定
将正交实验所得到织物的白度、强力和失重率实验数据,经过进行极值、极差、方差大小的分析,比较了各因素对实验数据影响的程度,再结合目测各实验对棉籽壳和大麻胶质去除的程度,确定了最佳工艺方案如表9所示。 表9最佳工艺方案
5.2验证实验结果
对确定的工艺方案进行实验验证,平行实验三次所得结果如表10所示。
表10实验方案的验证结果
通过实验验证,氢氧化钠和清棉师作煮练剂都能起到去除果胶质、木质素、蜡状物质的目的。经氢氧化钠煮练的织物白度高,但强力和重量损失较大。而经清棉师煮练的织物白度略低,但强力和重量损失较小,且处理条件温和,处理液的起始pH值为11,排放的废水pH值为8.4,有利于环境治理。 6结论
6.1在大麻/棉混纺针织物前处理煮漂溶液中,氢氧化钠和清棉师均是良好的煮练剂,能够去除果胶质、木质素、蜡状物质、灰分以及其它有机物。
6.2随着氢氧化钠用量的增加,织物的白度和失重率增加,而强力下降;随着清棉师用量的增加,织物的白度增加,强力和失重率变化不大。
6.3清棉师与双氧水的协同效应较好,二者主要控制双氧水的影响。而氢氧化钠与双氧水的协同作用不好,二者的影响均要控制,才能使工艺稳定。
6.4清棉师作煮练剂可改善生产环境中的空气污染,工艺条件温和,处理液的起始pH值为11,排放的废水pH值为8.4,有利于废水治理。
6.5清棉师作煮练剂的工艺在减少强力和重量损失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,特别适用于大麻及其泪纺织物,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。
布艺之家是集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的最新新闻资讯,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各类分类信息,敬请登陆布艺之家:http://chuanglian.jc68.com/